我院医用抗菌材料团队,以滨州医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近期在国际权威期刊《Biomacromolecules》(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5.4)杂志上发表题为“Covalently Conjugated Synergistic Antibacterial−Antioxidant Polylactic Acid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Chronic Infected Wound Healing”的最新研究成果。我院侯桂革教授和谢宪瑞副教授为该文章共同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皇亚坤、李先超、杜嫣然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慢性感染伤口是全球健康难题,其核心治疗瓶颈在于病理循环难以打破:细菌持续定植形成生物膜、炎症反应紊乱、氧化应激过度,三者相互作用导致伤口愈合周期常超6个月。传统敷料存在显著缺陷:①基础敷料(纱布、凡士林)仅被动防护,无抗菌/抗炎功能;②进阶敷料(水凝胶、含银产品)或因机械稳定性差导致有效成分“突释”,或因银离子引发细胞毒性与细菌耐药性,无法满足慢性伤口的“持续治疗需求”。
基于以上现状,本研究的核心突破是采用“共价共轭”策略替代传统“物理混合”,将抗炎抗氧化的姜黄素(Cur)、杀菌的季铵盐(Qas)通过共价连接到聚乳酸(PLA)上,构建两种功能的PCur、PQas 纳米纤维膜。结果显示,新型PCur、PQas纳米纤维膜敷料可让有效成分持续释放21天(物理混合<72小时);体外实验中,PCur 抗氧化抗炎效果显著,PQas对致病菌抑制率近99%;体内实验(小鼠)14天伤口闭合率达97.8%,且无全身毒性。该研究以“慢性感染伤口的病理需求”为导向,通过“共价共轭”这一核心技术,将材料工程与生物医学结合,构建出功能协同、长效安全的纳米纤维敷料。其不仅验证了新型敷料的疗效,更提供了一种“按伤口愈合周期设计药物释放”的研究思路,为慢性伤口治疗领域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计划”项目、烟台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滨州医学院科研启动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biomac.5c01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