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上午9:30—11:30,药学院邀请北京化工大学段顺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李莉莉教授在二楼会议室作学术报告。报告由药学院主办,学院常务副院长侯桂革主持,5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段顺教授作了题为“医用材料表面抗菌功能化及其应用研究”的报告。他首先指出,细菌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大挑战,传统抗菌方法存在耐药与毒副作用等问题。围绕“从纳米到米”的多尺度抗菌材料构建策略,段教授详细介绍了团队的系列成果:包括肺部感染用感染响应性多糖纳米粒、骨科植入材料的微米级响应性抗菌涂层、大面积创面修复的皮肤样多糖抗菌凝胶,以及可耐高温灭菌的长效聚氨酯抗菌导管。通过上述抗菌材料的设计与构建,为新型抗菌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莉莉教授则作了题为 “基于可生物激活体内组装(BIVA)技术的纳米载体药物”的报告。她从多肽药物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的瓶颈问题入手,介绍了团队提出的BIVA技术理念。该技术通过酶催化诱导体内动态组装,实现药物在体内的高效、稳定递送,并结合AlphaFold2结构预测、Gnina深度学习算法与OBOC高通量实验数据,构建了多肽药物从头设计到预测筛选的评价体系。李教授重点阐述了BIVA带来的组装滞留效应、动态靶向机制等新生物学效应,以及在多肽成像探针、可变形纳米抗生素、代谢调控纳米药物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就抗菌材料的临床转化、BIVA技术的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等问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此次学术报告不仅展示了两位专家团队在抗菌医用材料与智能纳米药物递送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我院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拓展了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