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精准医学团队,以滨州医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近期在国际权威期刊《NPJ Parkinson's disease》(中科院JCR一区,2025年影响因子:8.2)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Genetic analyses identify circulating genes related to brain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的最新研究成果。我院朱艳萍副教授与硕士研究生韩哲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徐福意教授和米佳教授为该文章共同通讯作者。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功能障碍,其病因是大脑黑质区域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磁共振成像(MRI)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识别与PD相关的脑部结构异常和变化。但MRI检测到的结构变化可能与其他神经疾病(如特发性震颤或多系统萎缩)重叠,因而不足以用于PD早期或确诊阶段的诊断。本研究通过将MRI与外周循环基因分析相结合,既能揭示大脑的结构或功能变化,又可揭示这些变化的内在机制,从而为提高PD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深入理解PD疾病进展机制提供帮本研究整合了目前最大的脑成像表型(IDPs)GWAS数据集和外周循环eQTL,以及帕金森病(PD)的GWAS汇总统计数据,通过包括LDSC、SMR、TWAS和共定位分析等在内的多种分析方法,揭示了大脑白质结构与早期PD发生的遗传相关性。研究特别指出,白质细胞内体积分数与PD呈遗传正相关,而白质平均弥散度则与PD呈负相关。此外,研究还识别了包括 EIF3CL 和 SH2B1 在内的23个关键驱动基因,这些基因与PD的关联在先前的研究中已被确认,如SNCA、Parkin、UCHL1等。基因。这些研究结果有望为未来临床中P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该研究得到了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滨州医学院科研启动基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31-024-00859-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