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特聘教授丁辰来我院做学术报告和基金撰写报告

发布者:董晓彤发布时间:2020-12-14浏览次数:127

128日,我院邀请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教授、滨州医学院特聘教授丁辰作题为“隐球菌在高温条件下存活的分子机制”的主题报告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撰写报告。本次报告由药学院副院长侯桂革主持,40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丁辰教授的报告围绕真菌两种主要耐热性相关途径:非折叠蛋白应激和热激蛋白机制展开。他首先介绍了脱乙酰化酶抑制剂Nicotinamide影响隐球菌高温生长,并且脱乙酰化酶Dac6Dac10参与调控耐热性。Dac10参与调控热激蛋白HSP70基因表达,Dac6参与能量物质利用和代谢过程。丁辰教授进一步阐释了Hsf2参与线粒体能量传导途径,并且在高温条件下与Hsf2共同调控转录因子USV101基因表达。Hsf2Hsf1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正常条件下两者结合,转录水平上相互抑制,而高温条件下两者分离,转录水平上相互促进。Hsf1能够在高温条件下调控DAC6,进而调节下游基因HSF2,使隐球菌具有耐热性。最后,丁辰教授总结了高温条件下转化热激转录因子Hsf1Hsf2作用模式。报告结束后,丁辰教授和与会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讨论,详细解答了在场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开阔了与会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视野与思路。

同时,丁辰教授以自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经历和撰写过程入手,分享了撰写和申报生物学、医学、药学相关学科基金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从项目评审的视角对基金撰写思路设计、团队建设、创新点和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为博士教师们撰写基金开阔了思路。

丁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滨州医学院特聘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人类病原酵母菌感染的研究。应用引起肺炎和脑膜炎酵母菌“隐球菌”与小鼠感染模型,探讨真菌金属铜离子,蛋白修饰,蛋白折叠等生物学过程参与真菌致病机制,为抗真菌感染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国家青年特聘教授,入选沈阳市高层次引进人才“领军人才”,入选辽宁省“兴辽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其中在《Cell Host & Microbe》、《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国际遗传学机器大赛(iGEM)指导教师,曾获三金一银。获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入选美国杜克大学“感染学学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