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青孙金鹏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1-25浏览次数:204

1123日下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滨州医学院特聘教授孙金鹏教授应邀来我院做题为“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的多样性及药物发展”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人力资源处主办,药学院(葡萄酒学院)承办,学院教师代表及研究生50余人参加报告会。

孙金鹏教授在报告会上和大家分享了他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首先,孙教授为大家讲述了G蛋白偶联受体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作用,系统地介绍了GPCR的信号转导和疾病的密切关系。孙教授向我院师生介绍了受体信号转导磷酸化编码的笛子模型,以及多聚脯氨酸码头的分选机制等,为药物研发工作者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随后,孙教授对胆汁酸分子和人工激动剂激活胆汁酸膜受体的过程及受体下游信号转导的偏好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揭示了GPBAR参与胆汁酸识别和其别构效应的独特结构特征,同时阐明了GPCR超家族中配体结合口袋与G蛋白结合位点之间存在着新的激活及相互作用机制。由于GPBAR在代谢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GPBAR与激动剂的高分辨率结构以及这些新的发现将促进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孙教授的学术报告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报告后,孙金鹏教授就相关问题与学院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孙金鹏,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病理与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与生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受体与离子通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生化与分子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肾脏药理常务委员,中国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受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孙金鹏教授于2011年全职回国,聚焦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信号转导及功能研究,并发展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创新性的提出了受体信号转导磷酸化编码的笛子模型和多聚脯氨酸码头的分选机制等 (Nat Chem Biol 2018, Nat Commun. 2015,2020),发现了GPCR下游Arrestin偏向性信号途径激活离子通道的一种非G蛋白依赖的全新快速机制,开发了针对磷酸化编码干预的特异性干预手段(Nat Commun 2017,2018,eLife 2018),发现了糖皮质激素的膜受体,阐明多种受体的体内功能以及发现多种孤儿受体的内源性配体等 (Nature2020a,2020b,Nat Commun 2018)。在该领域,孙金鹏教授共发表70余篇文章,影响因子700余,引用3000余次,其中以通讯作者在Nature(*2)Nat Chem BiolNat Comm(*4)Biol PsychiatryCell ResearchCell ReportseLifeBiomaterialSTTT等知名杂志发表45余篇文章,影响因子481,总文章数80多篇,其中 5篇通讯文章被Faculty1000专门推荐,2篇通讯文章获得杂志的专题评述,2篇通讯文章被选为杂志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