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55)
一、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在研究生教育原则指导下,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心健康并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在药物技术转化、临床使用、监管与生产流通等应用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药学领域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胜任药物技术转化、临床使用、监管与生产流通等职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同时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把握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研究生应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学业。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计划,须提前三个月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导师同意,经所在院(系)审核后向研究生处递交延期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因学位审核不合格需延长学习时间者,须由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建议,向研究生处递交延期报告,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延期。延期期间所发生的费用自理。硕士生在籍时间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学位授予单位与实践部门合作培养的模式,实行由学位授予单位专家和实践单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的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培养全过程协调,实践单位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实践活动,校内导师与实践单位导师按照集体培养的方式,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及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培养计划,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并突出药学实践导向的原则,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
五、培养方向
1. 工业药学
2. 临床药学
3. 管理药学
4.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27学分。研究生课程以70分为合格,≥70分可计学分。
(一)公共课(5学分)
国家规定的相关公共课程,如政治理论课、应用英语等课程。
课程名称 |
学时/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负责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K009003) |
36/2 |
第一学期 |
李晓军 |
自然辩证法(K009011) |
18/1 |
第一学期 |
梅春英 |
公共英语(专业学位)(K010004) |
24/1 |
第一学期 |
郑愿华 |
药学应用英语(专业学位)(K010005) |
18/1 |
第二学期 |
耿枫 |
(二)通识理论知识(6学分)
从事药学工作应具备的通用理论知识及药学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如药事法规、药典、药学前沿等课程。
课程名称 |
学时/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负责人 |
药学研究进展(K006056 ) |
36/2 |
第二学期 |
代现平 |
药事法律法规(K006054) |
18/1 |
第二学期 |
田宝成 |
现代药物分析(K006057) |
36/2 |
第一学期 |
陈向明 |
临床药理学新进展(K006028) |
18/1 |
第一学期 |
李庆忠 |
(三)领域专业知识(6学分)
从事本领域技术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可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需要确定选修课程(包括校内公共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其中从学院领域专业课中选择不少于4学分。
学院领域专业课
课程名称 |
学时/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负责人 |
36/2 |
第一学期 |
丛蔚 |
|
分子药理学(K006041) |
36/2 |
第一学期 |
王巧云 |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K006042) |
36/2 |
第一学期 |
李珂珂 |
体内药物分析(K006033) |
36/2 |
第二学期 |
赵娟娟 |
生物技术制药(K006027) |
24/1.5 |
姜静 |
|
药物设计学(K006053) |
18/1 |
第二学期 |
代现平 |
新药药理与毒理学(K006046) |
18/1 |
第一学期 |
辛文妤 |
细胞工程技术(K006007) |
18/1 |
第一学期 |
潘效红 |
新药注册申报规范与要求(K006055) |
18/1 |
第二学期 |
姜静 |
校内公共选修课
课程名称 |
学时/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负责人 |
医学文献检索(K011001) |
18/1 |
第一学期 |
张雪艳 |
SCI论文写作(K013007) |
10/0.5 |
第一学期 |
米佳 |
医学研究中安全防护及相关法规(K013001) |
10/0.5 |
第一学期 |
韩锋产 |
生物电子显微观察与活细胞检测技术(K013008) |
18/1 |
第一学期 |
刘文波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K013009) |
10/0.5 |
第一学期 |
胡雪梅 |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及其在科研中的应用(K001047) |
18/1 |
第一学期 |
刘鲁英 |
动物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K013010) |
10/0.5 |
第一学期 |
王跃嗣 |
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K007029) |
36/2 |
第一学期 |
王玖 |
细胞培养技术(K013011) |
18/1 |
第一学期 |
王跃嗣 |
临床基因诊断与治疗(K013006) |
18/1 |
第一学期 |
田梗 |
临床免疫学新进展(K001039) |
18/1 |
第一学期 |
胡涛 |
病理学新进展(K001020) |
24/1.5 |
第一学期 |
吴淑华 |
分子生物学(K001021) |
36/2 |
第一学期 |
谢书阳 |
形态实验学技术(K001045) |
34/1.5 |
第一学期 |
张洪芹 |
病原生物学新进展(K001046) |
24/1.5 |
第一学期 |
李波清 |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K009028) |
18/1 |
第一学期 |
曲海英 |
药物研究与发现(K006003) |
18/1 |
第一学期 |
王超云 |
细胞生物学新进展(K006005) |
18/1 |
第一学期 |
刘向勇 |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K006006) |
18/1 |
第一学期 |
秦加阳 |
高等生物化学(K006010) |
36/2 |
第一学期 |
卞伟华 |
基因工程技术(K006029) |
18/1 |
第一学期 |
秦加阳 |
创新药物研究(K006030) |
36/2 |
第一学期 |
侯桂革 |
临床流行病学(K007003) |
18/1 |
第一学期 |
王萍玉 |
现代毒理学(K007007) |
24/1.5 |
第一学期 |
叶亮 |
(四)职业培训知识(4学分)
与执业药师资格相衔接的理论知识,如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等课程。
课程名称 |
学时/学分 |
开课学期 |
课程负责人 |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K006052) |
64/4 |
第二学期 |
王垣芳 |
(五)实习实践(4学分)
研究生须在培养单位指定的实践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并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实习实践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主要在实践基地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各实践基地根据研究生的综合表现和实践报告进行综合考核。
(六)学术活动(2学分)
学术活动是每一位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在学期间,研究生须参加学术活动至少15次,鼓励参加国际及国内学术活动,未达到规定要求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注册与申报、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药学服务及药品监管等实际问题,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学位论文可以是针对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题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设计方案、产品开发、案(病)例分析、项目管理方案、技术改革方案等。
七、实习实践要求
实践环节主要针对药物技术转化、临床使用、监管与生产流通等职业领域,进入相关实验室或训练基地学习专业技术,包括进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培训、《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培训、制药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培训,使研究生掌握药物合成、常见剂型生产的各岗位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掌握常见剂型生产基本理论、生产流程和各岗位操作规范,独立完成岗位操作法、SOP以及生产工艺的制定与修订工作;参与企业对新技术工业转化的实践。同时也应具备独立完成现场采样、检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立项并开展新药临床前研究、实施GMP管理、新药注册申报及开展技术改造等工作的能力。在药学服务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后应达到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评价,对医务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在临床用药实践中收集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品不良事件的基本要求。在药学管理方面,通过实践专业学位获得者应熟悉药学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具有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类型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调研报告、设计方案、产品开发、案(病)例分析、项目管理方案、技术改革方案等,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设计思路正确、技术路线明确、数据真实、语言叙述通畅准确、文章结构合理,在理论观点或实验方法上有创新性,或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学院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三集中”管理,即组织有关专家对研究生进行集中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学员须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相应课题研究任务。
1. 选题。学位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药学及相关领域科技转化、注册与申报、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药学服务及药品监管等实际问题,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二学期末选定研究课题,并由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审议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2. 课题检查。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位论文计划由研究生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生严格按《滨州医学院科学研究实验记录规范》进行实验记录,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删除或增减。导师应经常查阅原始记录,检查课题进展情况,一起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研究生毕业前须将所有原始实验记录交由学院存档。
3. 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课题研究完成后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论文撰写。论文初稿形成后由导师审改并安排预答辩,研究生再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由导师正式审定完稿。研究生通过培养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考试,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按《学位工作细则》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申请答辩。答辩前,学位论文需聘请与论文有关学科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专家2人进行论文评阅。论文评阅分署名评阅和“双盲”评阅两种形式,署名评阅由各院系所组织,“双盲”评阅由研究生处统一组织。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
论文要进行公开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专家5人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1人。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须由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委员会设秘书1人,负责记录和整理答辩有关材料。答辩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2/3或以上同意为通过。如答辩未通过,经论文答辩委员会2/3以上成员同意,可在半年至1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药学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