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王晓艳、黄严教授成功合成了Vanin-1成像荧光探针

发布者:董晓彤发布时间:2022-07-03浏览次数:214

近日,我校药学院有机化学组王晓艳、黄严教授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专业期刊上发表了题为“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Imaging and Evaluating the Role of Vanin‑1 in Chemotherapy”的研究论文。作者设计并合成了一种Cy-Pa新型荧光探针,用于在细胞和体内成像Vanin-1,可以定性和定量地检测荷瘤小鼠HepG2和HepG2/DDP细胞或肿瘤组织中Vanin-1浓度的波动,并证明Vanin-1在癌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Vanin-1的研究可能为未来的癌症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恶性肿瘤(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被称为各大重大疾病之首。同时,随着化疗药物的长期使用引起肿瘤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成为化疗的一个重要障碍,通常会导致肿瘤治疗失败。研究发现泛素酯酶(也称为Vanin-1)可将泛酰巯基乙胺水解为泛酸(维生素B5)和半胱胺,并参与谷胱甘肽(GSH)的合成。GSH在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在肿瘤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中起主要作用。但是Vanin-1在肿瘤细胞和组织中的水平及变化,以及在GSH合成中的作用与肿瘤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

该研究利用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Cy-Pa检测了HepG2细胞、HepG2/DDP细胞和荷瘤小鼠中Vanin-1水平的变化。还评估了抑制活细胞和体内Vanin-1活性的抗凋亡作用。通过荧光成像、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等实验技术证明,肿瘤化疗期间抑制Vanin-1活性会降低化疗药物顺铂的疗效,导致其在肿瘤中的治疗效果降低。这种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解释为:当Vanin-1的活性受到抑制时,GSH储存量增加,从而削弱了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这种现象是化疗无效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Vanin-1的活性。本研究开发的Cy-Pa探针可以在细胞水平和体内实时准确检测Vanin-1的活性变化,这将有助于肿瘤的治疗。

该工作研究生鹿鹏鹏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张彩云、付丽丽、魏颖慧为本成果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陈令新研究员及王晓艳、黄严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1c02386?fig=fig2&re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