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勇培训心得——作为导师如何完成“师傅领进门”的工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7-10浏览次数:162

研究生教育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研究生完成“师傅领进门”的工作,通过参加 “第二期清华大学--滨州医学院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暨导师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的在线培训与结合个人课后深入思考,本人对如何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更好的实现“师傅领进门”有了更深刻体会与认识。

    作为研究生导师首先要明确,他要带领研究生进入一扇什么样的门。这扇门应该是“创新之门”,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不固步自封,不机械模仿,初步具备自我创新能力,努力从理论或者技术等方面获得新突破,积极推动本领域的发展。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原动力,那研究生就应该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主力军,而研究生阶段就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最佳窗口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具有本科阶段学习所获得的一定知识基础,对于新知识与新技术能够较好、较快的接受,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性强,方便进行科研思维引导。可能有的学生在短短三年研究生学习阶段,不一定能做出很大的创新性成果,但是在导师的引导下,树立了创新的意识,这也是可以让他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当然,这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对研究生毕业要求的配套改革,建立较为灵活的评价标准,能够使得对研究生阶段的表现进行更加合理与全面的评价,能够使得学生在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中去开展“原创性”探索研究。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明确了这扇“门”,也就能使研究生教育真正实现在本科教育上再上一个台阶,突出研究生前面的“研究”二字,而不是按照“一遍生,两遍熟”,仅仅简单机械的让学生去记忆和模仿老师的某些专业操作流程和方法。

    在明确了目标之后,导师如何更好的完成“领”的工作呢?1.既然是“创新之门”,就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科研能力,学习和跟踪本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前沿新技术,努力争取做出新成果与新技术,只有自身具有更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去引领学生探索新领域,去实现原创性成果。2. 多参加研究生教育相关的培训和会议,使自身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最新改革举措,进而逐步建立具有前瞻性的研究生教育教学理念。如果在教学理念上落伍了,那么很难拿出好的教学方案。3.与研究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有的学生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个人感觉这个称呼不是很合适,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师生之间自然地互动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存进。有的同学因为害怕受批评,而很少与自己的导师进行沟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关注,而不是仅简单的定性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不够,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破除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从自身的指导方式方法,特别是讲授态度方面去自查一下,如果发现问题,就及时进行自我修订。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将导师的知识与思想顺利的传递给学生,学生的感受与疑惑才能顺利的反馈到导师,形成良性循环。 4.导师应该合理看待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谓的“负结果”。不可否认,现在国内外科技竞争激烈,科研项目申请对于课题组的研究背景要求越来越高,导师背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导师的压力就可能存在逐级传导,当学生的课题在长时间内不能出现预期结果,而是不断呈现“负结果”时,学生可能要承受很大压力,甚至指责。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反而不利于学生调整思路,去克服困难。因此,作为导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负结果”,同时积极的去想办法和调整思路。

    以上是本人参加培训的学习总结,在后续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将以本次培训为新的出发点,继续戒骄戒躁,查缺补漏,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技能与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最后,感谢精心组织本次培训的各位老师!祝愿清华大学和滨州医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祝愿各位导师桃李满天下!